申命记讲座:孝敬父母(申 5:16)

弟兄姊妹们平安,今天我们接着查考第五章。上次我们分享了关于安息日的诫命。今天我们讨论有关孝敬父母的诫命。

16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在十诫里,前四诫关乎人与上帝的关系。它构成了后六诫的前提。就是人必须要先与上帝建立一个正确的关系,然后你才能理解并且自觉地遵行上帝为你设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那么后六诫就是讲到一个信神的人,他如何将自己的信仰落实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中。其中第一条诫命,就是要孝敬父母。注意,这是十诫中唯一一条带有应许的诫命。就是当你履行了这条诫命时,不仅能证明你对上帝的信仰,而且会在安居之地福寿绵长。

但说句实话,要讨论这条诫命,是一件非常不轻松的事。因为它要求我们的主要不是行为,而是态度甚至情感。在希伯来文里,这个词的意思是「尊敬、重视」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单纯是服从父母的命令,而且你还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的意见,愿意为着讨他们的喜悦而做出必要的让步。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恰恰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因为我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与父母之间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冲突。我们的成长经历与父母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教导和观点在我们看来大部分都是过时的、迂腐的。我们太熟了,熟到已经没有距离了,而没有距离也就没有了敬畏感。在这种情况下,要像上帝所命令的那样孝敬父母,的确是非常难的。

或许正是考虑到了我们的难处,这里上帝破天荒地在诫命之后加上了应许:你孝敬父母,将会得福,福寿绵长。但是,上帝颁布律法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人的行为设下边界,以使人能够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过一种平安长久的生活。所以,单纯地说孝敬父母对我们有益,可能还不足以让我们甘心乐意地去遵行诫命。关键是要真正明白遵守这条诫命的意义何在,以及正确的实践方式是什么。所以今天我要借这个机会,试图与大家分享我对这条诫命的理解,以便帮助弟兄姊妹们能够安心地履行这条诫命,得到上帝应许的福祉。

一、孝敬父母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为什么孝敬父母?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从各自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回答。一般人可能觉得,父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所以儿女理应回报父母的恩德。这种回答也对,但它过于简单化了。就是把孝敬父母这条诫命单纯看成是互利互惠的个人关系。如果仅仅因为父母对自己有恩,就要去孝敬父母。那么许多人也会说,我从小到大父母都虐待我,我凭什么要孝敬父母啊?所以我觉得,如果你的视角仅仅放在一屋之内两三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上,你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条诫命的,也就不能心甘情愿地履行这条诫命,最终也就无法享受上帝籍着这条诫命赐予你的福分。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呢?我们又该如何站在信仰的立场上来认识这个问题呢?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受到过父母的伤害,这几乎是一种生活常态。许多人在受到父母的伤害后,本能的反应就是逃离。父母对我不好,让我不开心,那我就离他们远远的。这其实还是从一种单纯的个人关系来看问题,他最终选择的道路是逃避,而不是面对和解决。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他为了生存,不可能跟所有让他不开心的人都断绝关系的。即使他真能做到,那也不是很理想的前景,因为人活着不单纯需要面包,他有情感上的需求,他需要被人爱。所以古希腊哲学家才说:脱离城邦的人非神即兽。

作为基督徒,虽然我们在自己的家庭中,在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相处当中,都受过大大小小的伤害。但我们比这些外邦人幸运的是,我们拥有一个超越性的信仰。透过上帝视角,我们可以理解,就是家庭中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家人彼此之间的伤害,其实都是罪的权势在这个世界肆虐的结果。我们生命里的罪让我们互相疏远,彼此伤害。但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这些破碎,是不能靠逃避和互相仇视来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所以基督徒天职就是要努力地向世界传达上帝的爱,使所有人都能在爱中与神和好,彼此和好。作为信仰的明证,基督徒应该主动地采取行动,努力与人和好,这当然也包括与我们的家人和好。第一步就是要孝敬父母,首先修补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在主动寻求和好方面,上帝已经率先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人为什么会陷入罪的网罗?因为我们得罪了造我们的上帝,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悖逆上帝的旨意,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这种情况下,上帝并没有说,你们犯罪倒霉是活该。我要远离你们,重建一个清静的世界。而是作为受害的一方,主动地降世为人,以自己的牺牲为人赎罪,从而迈出了与人和解的第一步,以修补被罪破坏的世界。而我们作为他的门徒,当然应该效法他的举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与人和好。正如保罗说:「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籍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 5:20)所以我们孝敬父母,本质上就是在参与上帝的救赎工作,就是在与上帝一道修补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另外,我们需要自省的是,人的天性往往是很容易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伤害,而对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视而不见,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接受下来。于是,许多人心里对父母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父母都不理解我,都不关心我。我在家里很痛苦,我要离开这个家。这个跟圣经上所说的「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创 2:24)不是一回事。圣经上讲的是家庭的自然分化重组,不一定伴有怨恨和痛苦。而现实中屡见不鲜的离家出走则是怀着对原生家庭的负面情绪发生的。出走的人带着一大段伤心史走上了一条远离父母、独自闯荡的路。哪怕这条路再艰难再痛苦,都不愿再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安慰。因为他觉得,相比起外人的伤害,父母的伤害是更无法忍受的。直到有一天,当父母离开了人世,当心中的仇恨不再刺痛自己时,蓦然回首,父母曾经为自己的默默付出才可能浮上自己的脑海,才可能发现,原来自己误解了父母那么多。原来不止是父母伤害过自己,自己也曾多次伤害过父母。到了那时,他想找回曾经的家,却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自私一点就是彼此相处的时间太过短暂,不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太多不必要的遗憾与悔恨。

上帝说,你要孝敬父母,以便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福寿绵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父母在家中的地位和工作,其实就类似于上帝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和工作。上帝创造并维护着整个宇宙的正常运转。同样的,父母也是无中生有地建构起一个家庭,生育儿女,并且照顾他们,使其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直到他们能够独立谋生。这整个过程父母都是在复制上帝对整个世界的创造和维护。所以父母所建构起的不仅是一个有着四堵墙的家庭,当然家庭是你最后的城堡,这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但除了家庭之外,父母在其一生中还通过各种方式搭建起一个复杂多元的关系网,一个有利于你生存和发展的无形世界。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你父母形成的,它对你的庇护甚至可能延伸到他们去世以后。这个以你的父母为中心形成的无形网络,就仿佛上帝将人安置其中的伊甸园一样。在这个园子里,你是安全的,并且你是能够健康成长的。而离开了这个园子,你就进入到危机四伏的荒漠中。所以从宇宙论的角度看,父母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是对儿女的赐福和保护。

所以父母对你的帮助是多方面的,不是单纯的衣食供应,更有许多无形但重要的影响。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能明白父母为了他们的成长默默做了多少事,以至于他们只记着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并且因为这些创伤,无法怀着感恩之心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我是觉得,理解万岁啊。如果你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彼此的关系,从多方面认识到他们为你做的一切。你或许可以减少怨恨,而多些理解与怜惜。当你能够撇开一时的恩怨,怀着一种理解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父母时,你或许就可以能够坦然地负起孝敬父母的义务,也就能够安享上帝给你的赐福。

二、如何孝敬父母

上面我大致分享了孝敬父母的原因,那么在具体的生活处境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跟我们的文化背景直接相关的问题。圣经中「孝敬父母」的诫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孝道」是什么关系呢?二者是相通的吗?如果不明白这二者的异同,我们就可能错误地实践圣经诫命,结果就是败坏了上帝的道,对我们自己也没什么好处。所以首先我要先大致说一下圣经诫命与儒家孝道之间的本质区别。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推崇孝道的。但传统文化鼓吹孝道,是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目的的。它是想通过提倡孝道,来培养一种对权威、对君主的顺服意识。论语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友爱弟兄的人,是不喜欢顶撞上司的。而不喜欢顶撞上司却去造反作乱,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人。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鼓吹孝道,是把一种道德伦理当成有效的统治工具来利用,是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孝的价值。所以在它那里,孝道的承担者与受益人是分开的。简单地说就是:臣民尽孝,君主得利。

也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鼓吹孝道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臣民忠顺品格。所以它的重点就放在儿女对父母的绝对顺服和忍让上。有句著名的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就代表了中国孝道伦理的核心理念。至于所谓的二十四孝,更是在用一些变态和极端的例子,来宣扬儿女对父母的无条件服从和无谓的牺牲。

而圣经中讲的孝敬父母,依照原文来说,是要求儿女尊敬、重视自己的父母。当然,听从父母的教导是孝敬父母的应有之义。但圣经所讲的听从,是从父母作为上帝律法的教导者和示范者的角度来谈的。在圣经中,儿女不是父母的私产,而是上帝给予父母的礼物。所以父母对儿女并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摆布。他教导儿女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帮助儿女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将来有能力过一种自食其力而又良善的生活。而父母要能顺利地承担教育职责,同样需要儿女的理解和配合,所以孝敬父母不仅是对父母有利的,对儿女也同样有利。

上帝在颁布「孝敬父母」这条诫命时明确说:你履行了这条诫命,就可以在安居之地福寿绵长。这是十诫中唯一一条带有应许的诫命。上帝希望通过引导你积极行善,而得以在这世上过一种平安优良的生活。所以上帝在颁布这条诫命时,他所关注的是你的利益,而不是别人的利益。这是圣经诫命与中国孝道文化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可以抓住上帝的应许,以一种喜乐和盼望的心来遵行上帝的诫命,使父母和自己都能得福。至于如何履行诫命,这里我主要谈四点,供弟兄姊妹们参考。

第一,是尊敬父母。在希伯来语中,孝敬这个词的原义是「尊敬、重视」的意思。也就是说,圣经里所要求的孝敬父母,它所强调的重点不是表面上的服从,而是要求儿女以一种合宜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就相当于上帝在宇宙中的地位。尽管有些父母给儿女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只要他在那个位子上,只要他还在维持着一个家庭的存在,他就理应得到我们的尊敬。就像耶稣教导门徒当如何对待法利赛人和文士一样:他们坐在摩西的位子上,凡他们所教导的,你们都要听,只是不可照他们那样去做。(太 23:2-3)耶稣就是教导我们:尊敬当受尊敬的,扬弃应该被扬弃的。在会堂中,当受尊敬的是摩西所遗传下的权威和教导的律法,所以无论继承这个权威的是谁,无论他本人的品格如何,只要他教导的是摩西的律法,就应该得到众人的尊敬和服从。而他本人的恶行,则不可效法。同样的道理,在家庭中,当受尊敬的是上帝的权威和他的工作。所以不管父母在其他方面怎么样,只要他创造了一个家庭,并且依然在努力地维持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存在,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那么就配得尊敬。

第二是感恩。尊敬源于感恩。真正的尊敬不是对强权的畏惧和服从,而是源于对上帝的敬畏和对父母工作价值的认知与感恩。当你真的明白父母对你的付出,真的明白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利益皆来自父母的馈赠时,你就有了感恩之心。有了这种感恩之心,你才会对父母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从而能够真正地做到如上帝所愿的那样孝敬父母。

现在有一种比较极端的观念,就是认为儿女只是父母寻欢作乐的副产品,而且父母养育子女都是怀有私心,是在利用儿女,所以儿女无需为自己的出生和成长而感谢父母。这种观念是无神论自由主义思想的一种典型表达。现代无神论自由主义的基础就是个人主义。就是将个人视为孤立的个体,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他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只是偶然的、随机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家庭关系、因为血缘而建立起的亲情,跟任何社会上偶尔建立的关系一样,都是不重要的,都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而任意取舍的。但从圣经的角度看,这个观念无疑是对上帝工作的否认和挑战。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什么东西的生存和延续可以不需要其他因素的帮助。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父母所能给予儿女的,不单纯是一个肉体生命,也不单纯是物质上的供养和知识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父母为儿女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生长的安全环境,这个平时可能不为人注意的无形世界对于儿女的成长要比有形的衣食供应更加重要也更加深远。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离开父母的供养就跟父母没有关系了,也不能认为父母与儿女之间只是一种私人关系,跟社会和无数人的生活无关。事实不是这样的,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没有人是孤岛,我们自身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的命运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而我们的成长也都有赖于一个复杂环境的有机联系。所以我们需要对上帝创造的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那些直接间接帮助我们的人怀有感恩之心。那种说不需要对父母感恩,也不需要子女对自己感恩的话,其实是占了便宜又卖乖。从个体角度来看,它是要一笔抹煞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使自己可以不用对任何人承担责任,可以为自己的冷漠甚至忘恩负义进行狡辩;而从宇宙论的角度看,它是要拆散上帝的工作,使之重回到茫然无序的混沌状态。所以无神论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就像撒旦的声音一样,可能听起来悦耳,可能会打动你的内心,但它是要拆散你周围的城墙,让你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之中。正是因为体察到人的生存生活有赖于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所以圣经要求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而我们谢恩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我们的上帝和我们的父母。

第三是听从父母的教导。尊敬父母主要体现为听从父母的教导,遵行他们的命令。在箴言第一章第七节就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接下来第八节马上说:「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先讲上帝再讲父母,这个次序与十诫的次序是一致的。听从父母的教导与敬畏上帝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在上帝建构的国度当中,父母承担着教导律法的职责,是儿女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如果你要学习上帝的法度,你首先要听从父母的教导,模仿他们的作为,遵行他们的命令。如此才体现出你对上帝的敬畏。而这敬畏就成为你智慧的开端。

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圣经中其实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父子关系模式,供我们选择。一种是伊甸园里上帝与亚当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作为儿子的亚当悖逆上帝,希望凭着自己的智商和力量来攫取天父的荣耀。结果导致被赶出伊甸园,失去了父亲的欢心。而他在与天父失去联系后,他与自己儿女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复制了他与天父的模式。就是儿子挑战老子,老子惩罚儿子,最终双方都是伤筋动骨,痛苦不堪。其实这就是人类一代代家庭关系的常态,是无法自我医治的遗传病。我们看以撒与雅各的关系,雅各与他十二个儿子的关系,还有大卫与他儿子的关系,其实都是伊甸园里父子关系的循环。

另一种模式就是耶稣与天父的关系。在这个模式里,作为上帝的独生子,耶稣甘愿以人的样式为人赎罪,出于爱心的缘故,他无怨无悔地在一切事上顺服上帝,直到死在十字架上。他受洗的时候,天父对众人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 3:17)因为受洗这件事表明了耶稣愿意承担父所托付的使命,愿意降卑为一个罪人,为罪人的得救而死。由于耶稣他完美地呈现了上帝的品格,所以他在天上的父也情不自禁地发出喜悦的声音。到了受难前,虽然他满心忧伤恐惧,但依然能够说:「我父给我的杯,我岂能不喝呢?」(约 18:11)耶稣自称为人子,就是在向我们展示,如何在家庭中扮演儿子的角色,那就是顺服父亲直到最后一刻。而且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心甘情愿。

所以我们做基督徒,首先要在家庭中做一个让父母舒心喜悦的好儿子,好女儿。我们平时不喜欢讲背十字架吗?听从父母的教导,重视他们的意见,以一种尊敬和感恩的姿态与他们交流,这就是实实在在地背十字架了。

最后,孝敬父母还应该表现为主动承担起赡养之责。圣经上说:「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箴 17:6)为什么子孙是老人的冠冕?不就是因为他们把你养育长大,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你也能够以自己的劳作成果来回报他们,不仅使他们免去了老年生活的顾虑,而且也从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吗?你就是他们的冠冕,是耶和华的赐福。所以你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到自己作为儿女的赡养之责,以此向世人证明,父母的辛苦不是徒劳的。而你的爱心和善行也可以成为儿女的榜样,激励他们在你老了之后,以同样的态度来孝敬你,让你同样拥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喜乐和成就感。

我们前面也说过,父母在家庭中的工作就如同上帝在宇宙中的工作,所以圣经经常是把上帝与父母相类比。相应的要求就是,正如我们在信仰中应该敬畏我们的天父上帝,那么我们在家庭中同样应该孝敬我们的生身父母。特别是在他们年老体衰时,更应该怀着恭敬和感恩的心赡养他们。否则就是自相矛盾了。所以耶稣谴责法利赛人和文士,你们怎么可以教导说,给圣殿里交够了银子,就不用赡养父母了呢?耶稣称这种在公众场合表现敬虔,而对自己父母的不闻不问的人为假冒为善。所以了,作为基督徒,我们应该在各方面言行一致,对于父母的态度也应该像对待上帝一样。

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孝敬父母可以让我们在安居之地的日子得以长久。无非就是因为我们凭着自己的爱心,与上帝一道建立起一个完整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使得无论年岁大小,都能平安喜乐,最终得以福寿绵长。所以上帝的律法不仅是对我们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也是对我们的赐福。我们理应怀着喜乐的心来履行他的诫命,领受他的赐福。这就是在做神的工了。

好,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讨论和提出意见。


Wechat jpg
微信打赏
Alipay jpg
支付宝打赏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