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讨论了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是否也可以靠着对耶和华上帝的信仰而得救这个问题。认为旧约中的犹太领袖们确实可以在不认识耶稣的情况下得救,因为耶稣就是旧约中所启示的耶和华上帝。文章进而讨论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启示。作者举例分析了老子的《道德经》,指出它仅仅是一种供帝王使用的统治术,而非对真理的启示。由此作者认为,除了犹太民族之外,耶稣基督之外别无拯救,中国传统文化不应该与基督教真理相混淆。
这篇讲章结合相关的历史事实,解释了耶稣对穷寡妇奉献的评论并非是称赞她的敬虔,而是要抨击当时的圣殿体制对普通人的欺骗和压榨。进而批评当下中国教会热衷于建造豪华圣殿的现象。由此劝勉教会关注弟兄姊妹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像古代圣殿那样追求虚荣和权势,压榨穷人。
这篇讲章通过历史还原和词语分析,试图厘清保罗在林前 14 章 34-35 节 命令妇女在聚会时“闭口不言”的真实含意。指出保罗的目的是要纠正妇女在聚会时的失序行为,而非剥夺她们的发言权利。由此作者也呼吁教会领袖和学者们应本着爱心和诚实解释圣经,不好歪曲原意,刻意压制弟兄姊妹在主里的自由。
文章简要介绍了新约正典的确立过程,以及当时的教会领袖在确立新约正典时的考虑因素。对于现在的基督徒了解新约形成的来龙去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篇讲章通过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指出以弗所教会失落的「起初的爱」是指教会初期弟兄姊妹之间真诚无间的爱心。而这爱心的失落,则是由于教会在应对内外压力时,只注意维护自身利益,令弟兄姊妹在教会中逐渐感到心寒所致。由此作者结合当下的一些教会事例,呼吁信徒要时刻省察自己的内心,以爱心与上帝和弟兄姊妹交通。
这篇翻译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几个标志性事件的叙述,探讨了基督教与民主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一方面指出,基督教历史上发生的多起重大事件和神学思考,对于今天宪政民主制度的形成和面貌具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告诫读者不要将信仰与政治直接挂起钩来,以免将政治目标当成了信仰的对象:「我们不应从我们所宣称的上帝旨意里直接推出我们在宪法和政治上的偏好。除了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上帝与政治世界之间没有直接的桥梁。」
这是一篇有关基督教历史的科普讲座,它讨论了罗马帝国与早期基督教发生冲突的原因,帝国政府对教会的迫害,以及基督徒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克服世人的偏见和仇视,发展壮大起来的。最后,作者还简单叙述了早期基督教的殉道精神在历史上的延续,特别是在中国基督徒中的体现等。
这是本人第一次证道。文章通过对某些悲惨事件的反思,指出上帝拯救的真正含意不是只关乎来世,也在于今世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实质性改变,使所有人都能拥有一个有尊严、有自由、有平安的生命。进而勉励中国的基督徒为着改变同胞的悲惨命运、拓展上帝的国度而舍己,为上帝做美好的见证。
这篇短文籍着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洗脚活动,阐述了二者背后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指出洗脚在基督教中象征着服务与爱,而中国内地学校所组织的为父母洗脚活动,但体现出强权对人的压迫和对人性的扭曲。因此,它不可能成为培植中国人美德的契机。
这篇讲章通过将圣经中的扫罗与现代西方世界的政客进行比较,指出现代西方国家中的领袖多是扫罗式的人物。他们虽然形象可亲,待人友善。但其实际性格则自私怯懦,无法承担保护人民的重大责任。最后,作者呼吁基督徒要时刻警醒,做好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文明冲突和社会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