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查经系列讲座-2】耶稣家谱中的四位女性祖先

耶稣家谱中记录了五位女性的名字。这其中除了马利亚是新约中的人物外,另外四位都是生活在旧约时代的,是耶稣的古代祖先。她们是:冒充妓女勾引公公的他玛;庇护犹太探子的耶利哥城妓女喇合、为了逃避饥荒,跟着婆婆回到伯利恒的摩押女子路得、以及与大卫私通的拔示巴。

今天的犹太人社会是一个母系社会,犹太人身份是由母亲的血统来认定的。也就是说,母亲是犹太人的,儿女才是天生的犹太人。但在古代,犹太社会是一个父系社会,犹太人的家谱是按照父亲的名字来记录的。所以我们看到,在旧约记载的家谱当中,往往只有男人的名字。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马太要打破惯例,在耶稣的家谱中添加上五位女性的名字呢?当然他把马利亚的名字包括起来是有道理的,因为耶稣的犹太血统是由马利亚传递的。如果不把马利亚列入家谱中,马太就没办法证明耶稣是真正的犹太人。但为什么马太还要把旧约时代的四位女性也列入家谱当中呢?而且这四位女性的形象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

历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各样的解释。在一些释经书中,还把不同的解释都给放在一起,试图让读者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多样性的了解。但这些解释都显得比较简略,弟兄姊妹们看了以后也不一定能真正了解马太的用意。所以我这里集中介绍两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并对这两种解释做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我觉得这样,可能会帮助弟兄姊妹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为清楚的理解。这样,当你们看到其他解释时,就可以利用这一讲中提供的知识,自己做个研判了。

第一种解释:她们是罪人的代表

第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家谱中所提到的这四位古代女祖先,都是沾染有罪污的人,都是受到主流社会排斥的人。所以家谱中把这些人包括进来,是要表明上帝对罪人的拯救。

乍看起来,这种解释似乎是很有说服力的,最起码应该是众多合理解释之一。毕竟从我们的价值观和一般生活经验来看,这四个女人不是身份上有问题,就是行为上有问题。所以从教父时代开始,许多著名的神学家都认为,耶稣的这四位女性祖先是罪人的代表。比如奥立金在讲道中就说过:「家谱中所涉及的妇女都是受圣经谴责的。」

这种观点到今天也还十分流行。前几天我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里面就写道:「耶稣基督家谱里的四个女人全都是丑陋的、不幸的。但她们是怎么进入尊贵的耶稣基督家谱里,获得了永远的生命呢?通过她们的故事能知道,神深爱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过去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经过一番研究后,我发现,这个观点虽然流行,但它经不起推敲。因为耶稣的男性祖先中也有许多的罪人。比如,亚伯拉罕曾两次出卖妻子;犹大伙同兄弟陷害约瑟;大卫不仅与手下大将的妻子通奸,最后还用计把他给杀了,由此招致耶和华的强烈谴责和报复;所罗门沉迷女色,被外邦女子勾引去祭祀异教神灵,结果开启了大卫王朝的衰败堕落之路。至于所罗门以后的许多君主,圣经给他们的一个常用评价就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

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如果你要找一队人来代表罪人,显明上帝对罪人的宽恕,你根本不需要把女人列在其中。耶稣的男性祖先就足以传达这个信息了。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无论是在圣经里,还是在古代犹太人的社会中,这些女人其实都不是被谴责被歧视的对象。相反,她们的形象都是非常正面的。

比如,对于冒充妓女勾引公公犹大的他玛,不仅圣经引用犹大的话,对她的行为予以肯定,说她比犹大更有义。(创 38:26)而且在犹太教的解经传统中,他玛也是一个受到极高评价的人物。我们在圣经里看到,当犹大在城门口见到他玛时,他以为她是妓女,没有想到她是自己的儿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误判?拉比们对此的解释就是:他玛在公公家时一定是时刻戴着面纱,没有让公公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所以当她摘掉面纱后,犹大才把她误当成了妓女。因为在古代近东社会,正经的女人都是要戴着面纱的,只有妓女才是露出脸让人看。既然拉比们相信,他玛在公公家肯定是一直戴着面纱的,那么他们就据此判断,他玛实际上是一个极为端庄贞洁的女子。并且说,凡在公公家举止端庄的儿媳,都会象他玛一样,有幸生下君主和先知。因为她玛的后裔中不仅有大卫,还有先知以赛亚。

近代的基督徒学者 Gunkel 指出,在古代社会里,他玛的行为并不被认为是乱伦。所以他认为,圣经记述这件事,不是为了谴责他玛,而是在称赞她的勇气和活力。她克服了一般人的软弱,不惜冒丧失名誉和生命的代价,也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同时,她的行动又是非常周密和谨慎的。所以最终获得了圆满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喇合。喇合是耶里哥城的一位妓女。但我们不能因为喇合出身妓女,就认定她在犹太社会里是一个被人歧视的人物。事实上,她在犹太人中间备受称赞。犹太人认为,她有特殊的信心。早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前,圣灵就降临在她身上,以至于她能够仅凭传闻就能认识到耶和华是统管天地的神。圣经记载,在耶利歌城被犹太人攻破之后,喇合一家就一直生活在犹太人中间。(书 6:25)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喇合后来嫁给了一位犹太人,可能就是当时被她营救的探子之一。她的后代中也出过很多先知,如耶利米、以西结,以及女先知户勒大等。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在新约中,不同观点的使徒书信,都以喇合作为证明自己观点的例证。雅各书把喇合说成是以行为称义的榜样,(雅 2:25)而希伯来书把她视为因信称义的榜样。(来 11:31)不管这两封使徒书信的目的是什么,都证明在初代基督徒那里,喇合是一个受到尊重和肯定的人物。从这个背景来看,马太作为一个犹太基督徒,他对喇合的看法不太会与其他基督徒的看法大相径庭。

至于路得,她在圣经中本来就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虽然她是摩押人,根据摩西律法,摩押人虽经十代,也不可进耶和华的会。但她对自己婆婆表现出的爱心和对犹太文化的尊重,使她不仅被犹太人接纳,而且成为了大卫和耶稣的祖先。奥古斯丁的老师安布罗斯在讨论路得时说,马太把路得列在家谱中,显然不是把她作为罪人的代表,而是呼吁教会要积极地对外宣教,接纳路得式的外邦人进入教会。

在路得的故事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就是当犹太人祝福路得与波阿斯的婚姻时,他们就用他玛来类比路得,说:「愿耶和华从这少妇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得 4:12)这个插曲就证明了,他玛在古代犹太社会是一个很受敬重和崇拜的祖先。同时也暗示了,他玛与路得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这两个女人都有一种独立的个性。她们拒绝过一种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的生活。而是为了心中的正义和应得的权益,她们宁愿选择一条危险的道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不可测的命运之中。并最终在上帝的看顾下获得了美好的结局。

甚至在这四位妇女中明显犯下通奸罪的拔示巴,我们看到圣经中对于她的态度也是十分宽容的。在这个事件中,上帝的谴责和惩罚完全集中在大卫身上,没有一个字是谴责拔示巴的。即使上帝杀死了她与大卫生的孩子,那也是为了惩罚大卫,而不是惩罚她。在犹太教传统中,拔示巴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形象。一位拉比甚至说她命中注定就该是大卫的妻子,只是由于撒旦的诡计,才导致这场婚姻显得仓促。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圣经中,还是在犹太教的释经传统中,这些女人都是被当成「才德的妇人」来称颂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马太把这些妇女加入家谱中,目的是要把她们当成罪人的代表。我觉得,这种带有性别歧视的解读不是来自圣经,而是来自解经者自己的成见,许多人实际上是把异教社会中对于某些女性的歧视、把自己的意思当成圣经的意思灌输给信徒或想了解基督教的人。如果这种误解得不到有效的澄清,不仅会毒化教会里弟兄姊妹的关系,也不利于向外邦人传福音。

第二种解释:她们是外邦人的代表

既然这些妇女不是罪人的代表,那么马太将她们列进来,到底有何目的呢?我认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她们是外邦人的代表。我们看圣经关于这四位妇女的介绍,他玛和喇合都是迦南人,路得是摩押人。拔示巴虽然来历不明,但她的亡夫乌利亚是赫梯人,圣经上称赫人。

值得注意的是,马太在提到拔示巴时,并没有直接称呼她的名字,而是称她为「乌利亚的妻子」。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在暗示拔示巴曾经犯下的罪。但我觉得,马太这样处理,更有可能是在强调她的外邦人背景。

所以,在我看来,马太把这四位妇女列入家谱,目的是要揭示耶稣与外邦人之间的内在联系。耶稣基督不仅是以色列先祖的后裔,他也是外邦人的后裔。所以他的使命不仅是拯救犹太人,也是要拯救外邦人。而这四位被马太列入家谱的外邦妇女,就代表了因为信心而蒙上帝拯救的外邦人。

那么,这个理解到底有多大的可靠性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本两方面来考察。

首先来看马太福音成书的历史处境。现代学者大都认为,马太属于一个生活在叙利亚安提阿的犹太基督徒团体。这个团体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犹太人,也有少数的外邦人。他们与其他的犹太人没有太大的差别,都遵循摩西律法,盼望弥赛亚的到来。双方的分歧仅在于是否相信耶稣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但就在这一点分歧上,导致了正统犹太教与犹太基督徒之间的激烈冲突。我们在圣经使徒行传里就可以看到,在犹太战争爆发之前,两边的冲突就已经出现,并且愈演愈烈了。

犹太战争结束之后,随着圣殿的被毁,主要由法利赛人构成的拉比就成为劫后余生的犹太人的领导核心。他们把传统的祭司犹太教改造成现代的拉比犹太教。这些拉比们为了维系犹太教的统一,对犹太社会中的异议人士进行打压。他们通过了一个著名的文件叫《对异端的诅咒》,里面对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异议人士和派别进行强烈的谴责,并把他们赶出会堂。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马太的这个以犹太基督徒为主体的团体在当时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正统的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并且迫害这些信耶稣的犹太人。所以马太写这个家谱其实是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的。在古代社会里,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就是查你的祖宗八代。中国人如此,犹太人也是如此。所以马太罗列耶稣的家谱,就是以无可辩驳的论据来证明耶稣是大卫的嫡系子孙,是合法的犹太王,以此来反驳犹太人对耶稣和基督徒的攻击。

另一方面,正因为初代教会在向犹太人宣教过程中困难重重,所以教会逐渐将宣教的重点转向外邦人。马太所属的这个教会就是一个以向外邦人宣教为主的教会。有学者认为,对外邦人传福音不仅是马太教会的重要政策,而且也构成了马太在写作福音书时的基本视角。所以,在新约收录的四部福音书中,只有马太福音记录下耶稣在预言末世时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万民作见证,然后结局才来到。」(太 24:14)也只有马太福音记录了耶稣给门徒的大使命。

马太福音中还有一个特点也值得我们留意,就是在马太福音中,外邦人的形象往往要比犹太人的形象来得正面。他们对耶稣的信心非常大,以至于连耶稣自己都感到惊奇。相比之下,耶稣常常责备自己的门徒,说他们是「小信」的人。比如彼得,他虽然是耶稣门徒的领袖,并且是门徒中第一个认信耶稣为基督的,但比起罗马军队的百夫长和迦南妇人,他的信心就显得十分脆弱和动摇。

对外邦人信心的肯定其实也体现在马太家谱中,如果我们仔细查考这些妇女的生平和作为,我们就可以发现,在这些外邦妇女当中,除了拔示巴是身不由己外,其他三个妇女都是自愿进入犹太人社群的。他玛本来是被犹大变相赶出家门的,她几乎是不顾一切甚至不择手段地要回到犹太人中间。喇合在听到犹太人的消息后,立即就能断定引导这个民族的神是统管天地万有的神。这样的智慧和信心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而路得为了与自己的婆婆在一起,甘愿弃掉本民族的神,皈依耶和华。她的信心和爱心在当时就已经感动了犹太人。路得为我们留下了圣经中最美丽的故事。

结合马太福音中对于信心的强调,我们可以说,马太将这些外邦女子列入家谱中,更有可能不是因为她们的罪,而是因为她们的信和义。马太不仅号召教会接纳外邦人,而且还将这些外邦女子立为信仰的典范,来激励基督徒在困难的情况下持守信仰。

另外我们看这四位妇女被接纳进犹太人社群之前和之后的遭遇,也可以更深地理解马太为什么要把她们列入家谱中。当她们还是外邦人时,还在犹太社会的圈子以外时,她们的情况就正如保罗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所形容的:「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弗 2:12)但当她们籍着各样的缘故而成为犹太社群中的一员后,她们的命运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她们再不是被人践踏羞辱,朝不保夕的弱女子。她们融入到一个蒙神祝福的社群中,生活拥有保障,身份受人尊敬,子孙繁衍不息。甚至在她们的后裔中还诞生出犹太人的王和万民的救主。所以她们命运的变化其实就应验了耶和华当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我必使你成为大国,赐福给你,使你的名为大,你也必使别人得福,给你祝福的,我必赐福给他;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创 12:2-3)我相信初代的犹太基督徒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些人的罪,而是她们的信心和勇气。而对于外邦基督徒来说,当他们了解到曾有跟他们相似的人在被上帝接纳后所发生的生命改变,他们也会因此而更加感念上帝的恩典,信心也会更加坚固。

总之,虽然马太福音是非常犹太化的作品,但它里面蕴含着一种强烈的亲外邦人的倾向。这种倾向既跟福音书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也跟教会的宣教策略有关。马太希望籍着挖掘并展示耶稣与外邦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呼吁教会努力向外邦人传福音,使万民做基督的门徒。可以说,马太福音是一部背靠犹太文化,面向外邦世界的福音书。把耶稣祖先中带有外邦人背景的女性罗列在家谱中,就体现了马太的这个写作思路。


Wechat jpg
微信打赏
Alipay jpg
支付宝打赏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